社会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关学士学位论文

作者:放心测系统     发表时间:2022-03-29 07:13:12   浏览次数:216


该文为社会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关保险毕业论文,可作为社保专业社会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社会及成员及产品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证了和谐社会是社会性公共产品的特征,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后依照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提出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应朝向社会成员、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 公共产品 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唐绍欣,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企业理论和金融制度;王小娇,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和谐社会建设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173-02

市场经济改革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获得巨大提高.但是微观层面上看,人民收入差距拉大,地区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人与资源环境关系恶化,等,概括起来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也是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为此,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P.市场经济理论在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问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讨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作用时需要另一套理论――公共经济学.笔者试运用公共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建议.

一、和谐社会是社会性公共产品 (一)和谐社会的特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依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体现在:(1)社会成员在政治权力、法律制度、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公平,以及由此导致(2)安定有序、自然环境良好、人与人之间真诚合作、充满正气、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其本质就是(3)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这样构建的和谐社会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我国构建的和谐社会不应仅是局部的、区域性和仅涵盖部分成员的和谐,而是包含全体人民全社会的和谐.二是共享性,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共同享用,而不是部分成员所独有和独享.三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任何社会成员不能排除其他社会成员享受和谐社会的成果,而且在和谐社会中,增加新成员不影响其他成员对和谐社会的享受.借鉴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具有以上特征的和谐社会是社会性公共产品.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供求分析

与其他社会服务一样,和谐社会是供人们享受的产品,类似一般产品的分析利用经济学原理一样,和谐社会建设可用公共经济学原理来阐述.

首先是对和谐社会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谐的需求不断增加.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和谐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富裕的国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越完善,社会和谐程度越高,这是一条规律.我国经济社会基本上是和谐的,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已经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1000~3000美元是“发展的陷阱”,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个人的差别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出现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可能因利益差别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协调而引发矛盾冲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这一时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恰逢其时.

其次是对和谐社会的供给.和谐社会的公共产品特征决定了它与一般的社会服务和产品不同,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调节来提供,应由政府或在政府主导下的相关组织提供.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私人部门和市场机制获得巨大发展和完善,市场提供的产品非常丰富,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服务仍在转型中,构建和谐社会给政府服务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需要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导向和管理方面做很多工作,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其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基本生活状况,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柱.

二、和谐社会的供给分析:社会保障的基础作用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来自于社会地位的平等,社会地位平等的基础是经济上的公平化.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参政议政、教育和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力,公民与公民之间虽有职业、职位的不同,但社会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悖逆“平等”、追求“高人一等”的社会理念时有存在,比如歧视“农民工”和“下岗人员”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这些“不平等”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将影响社会和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情况下,要维持和促进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除改革一些有悖于“平等”的制度外(比如“一企两制”,即企业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待遇不同),关键在于建立一些促进公平的制度,其中最为基础的是促进经济上的公平.


该文地址 http://www..net/baoxian/sb/442973.html

这种经济上的公平有两个含义,一是经济收入上的公平,二是消费和享受社会产品的公平.前者是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应有市场调节来实现,遵循的是追求效率的市场法则,经济收入上的差距由基尼系数来描述.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收入差距已超过0.40的临界水平(李实,2004).当然,基尼系数描述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成员之间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性,但是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还在于后者,即社会成员消费和享受社会产品的公平性.一般来讲,经济收入上的差距会导致社会成员消费和享受社会产品上的差距,收入高的成员享受较多的社会产品,收入低的成员则享受较少的社会产品,比如富人住别墅、坐轿车、雇保姆,穷人住小房、坐公交、自己做家务.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低收入者进一步贫困化,无收入者增多,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无法得到最基本生活用品消费,则社会会出现动荡.如何能保证在初次分配依照市场法则,又不至于导致消费社会产品上的极大悬殊,维持消费和享用社会产品上的公平性呢?出路就在于收入的二次分配,即政府的公共财政制度,其中最为基础的是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这些都是以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加上政府的补贴,来降低一生中的风险,避免在发生意外(失业、工伤等)或退休时期生活无着落的情况,维持被保险者在各种情况下对社会产品的购买能力;后者是对没有收入或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社会成员给予的无偿救助,在我国被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俗称“低保”,这一制度保障无收入来源的社会成员也能对社会产品有适当的购买力,以维持其必要的生活支出.

任何社会成员都有避险保平安的愿望,富人以自己的财富购买商业保险,以维持在任何情况下的高生活水准,但是对于一般或低收入社会成员,由于其收入水平较低,更看重眼前生活,轻视未来生活水平,以至参与保险愿望降低,即所谓的“短视性”,另外由于保险业务本身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的结果使得商业保险不具有普遍性,即越是低收入者越得不到保险.这种结果,从微观上看会严重影响社会成员生活水平;从社会整体上看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政府有必要介入保险业务,即形成政府鼓励和主导的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可形象地描述为“线”和“面”的组合体,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是一条条“保障线”,参与这些保险的成员会被这些线托起,以至于在意外或退休情况下也能维持较好的生活;社会救助是一个面,可以托住任何社会成员,以维持其必要的生活水准.这一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低收入和无收入社会成员的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成员间生活水平(社会产品消费)的差距,为社会和谐奠定经济基础.


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转型和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原先的主要职能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服务.这样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重城市、轻农村,重职工(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轻社会一般成员的特征明显.截至目前,在城镇居民中,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已基本形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但是农村社会保障仍然薄弱.作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产物,加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足为怪.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不和谐因素逐步显现,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紧迫和重要.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有新目标、新思路和新举措.

首先,社会保障要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首要目标,兼顾经济发展.在这一目标下,社会保障要成为全社会公共产品,不仅要覆盖城镇居民,还要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不仅覆盖职工,还要涵盖其他社会成员,如老人和儿童.温全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上指出,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社会救助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社会保障工作要明确“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新思路.以前,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曾放在为经济体制转轨服务上,优先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的生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工作中心应放在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上.为此,在未被覆盖的广大农村地区,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发展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公平化政策.

最后,社会保障工作在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社会有关论文范文集
方面要有新的举措.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社会保险困难更大,主要是资金问题,农民收入低、而且具有季节性,生活的“短视性”更强,参保意识更差,需要政府更大的激励和帮助.社会救助也是一样,农村人口多,收入低而且难以准确核实,资金需求量更大,为此,建议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我国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在我国财政制度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轨过程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应是一项主要内容.二是征收社会保障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缴款基本上是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征收,征收费用和损失费用大,偷逃和拖欠经常发生,以税法形式固定下来,交由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税务部门征收将能提高征收效率,扩大征收款项.三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部分收益充实社会保障资金,随着城市扩建和工业征地,大量农民失去难以保障生活的耕地,地方政府从土地流转中得到的收益应像国有资产变卖充实社会保障资金一样,作为社会保障资金上交中央国库.四是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弥补社会保障资金临时缺口.在社会保障基金出现临时缺口时,发行债券是用社会闲置资金保障社会安全,但要控制合理比例,降低保障基金的风险.


写社会论文的技巧
播放:26712次 评论:7678人

总之,社会保障是关乎和谐社会构建和持久维持的基础,应该具有全社会的覆盖性和公共产品特征.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和社会整体性的理念,建立完整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急迫任务.

注释:

P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参考文献:

[1]大卫N海曼.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布拉德福德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中译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李实.中国收入差距再估计.财经.2004(2).

[4]曾少军.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6(12).

[5]梁燕.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理论导刊.2006(9).

[6]张威.试析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理论导刊.2006(3).


相关参考资料: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学术新闻相关资讯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